世界糧食日談糧食浪費

幾天之後就是10月16日的世界糧食日了。就在幾天前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獲得2020年度諾貝爾和平獎。

糧食計畫署是全球最大的人道主義組織。專注於緊急援助、救濟和恢復,也致力於提供發展援助和特別行動。去年,糧食署為88個國家的9700萬人提供了援助,他們遭受嚴峻的糧食不安全和饑餓。

7月,聯合國糧農組織等五家機構共同發佈的最新《全球食品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指出,疫情可能導致今年有多達1.3億人陷入長期饑餓。報告稱,到2030年世界零饑餓疑無法實現。

種種跡象表明,近幾年的糧食安全問題已變得非常重要。

最近,我國也在高調宣導減少糧食浪費的運動。

聯合國糧農組織稱,從全球範圍看,在收穫至配送環節損失的糧食估計達14%,價值約4000億美元。每年有14億公頃的土地——占世界農業面積的28%——用來生產最終被損失或浪費的糧食。

但很多人沒有注意到,這個世界還有更大的一項糧食浪費——全球超過1/3的糧食和80%的大豆產量被用於餵養牲畜。

若按照工業化養殖標準計算,為獲得1公斤的動物蛋白,往往需要投入3到12公斤的植物蛋白。而對於某些養殖的肉食魚類,這個數字可能要達到10至20多。

不僅如此,動物性食品還導致巨大的環境危機和人類的健康代價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丹麥曾遭聯軍封鎖而糧食短缺,丹麥國王就委託一名醫生來制定糧食分配計畫。計畫禁止用糧食喂牲畜,致使在1917至1918年間,全國3百萬人被迫吃素。結果,一年之後意外地發現丹麥人的死亡率,比過去18年來,降低了34%。

無獨有偶,第二次世界大戰挪威也有類似的經歷,人民被迫吃素後,罹患疾病的死亡率,創下新低點。但戰後恢復肉食後,死亡率又很快地回到跟戰前水準。

所以,肉食不僅僅是對糧食的浪費,也是對生命的一種“浪費”。





    全站最新更新

    全站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