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雜誌:減少糧食浪費可供養30億人

日前,美國《科學》雜誌刊登一項研究成果表明,減少糧食浪費是實現糧食安全可持續性發展的關鍵,只要部分國家改善糧食生產方式,就能額外滿足全球30億人口的糧食需求,並減少對環境的損害。

美國明尼蘇達州州立大學的生態學家保羅·韋斯特,與美國環境工作組、哈佛大學環境中心等機構聯合研究發現,過多的糧食被用於生產生物燃料和餵養牲畜,造成大量的糧食浪費。在美國中西部等地區,這種現象尤其明顯。

保羅·韋斯特和他的同事們的研究,主要關注人類日常飲食結構與糧食浪費的關係。他們分析了大量的資料後發現,餵養牲畜需要的熱量遠超其所供給人類的熱量,這意味著有許多熱量都被浪費了。

以人們經常食用的牛肉為例,每消耗30卡路里的熱量,僅能生產牛肉所含的一卡路里熱量。而與牛肉相比,生產雞肉和豬肉需要的熱量則少得多。因此,如果美國、中國、印度的居民能適當調整日常飲食結構,減少糧食浪費,就能多養活4億人口。

另外,在非洲、亞洲、歐洲東部等糧食生產不足的地區,改變耕作方法、提高農業水準等,也能產生足夠多的糧食供8.5 億人享用。其中,非洲的潛在產量幾乎占一半。但研究者坦言,這一結論並沒有考慮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

早在2011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委託開展的一項研究就表明,全世界每年為人類消費而生產的糧食有約三分之一(約13億噸)喪失或被浪費,且糧食浪費更多地發生在工業國家,零售商和消費者往往將可以食用的食物扔進垃圾箱。


熱點

相關文章

本欄目推薦

本欄目最新更新

本欄目熱門文章

全站推薦

全站最新更新

全站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