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ghter Green

Brighter Green簡介

Brighter Green成立于2007年,由Mia MacDonald創辦,是一家總部在紐約的公共政策“行動智庫”,也是一個非盈利組織。目前,其創辦人Mia MacDonald是其唯一的全職工作人員,同時還有多名顧問、研究研究人員、合作者和合夥人等等,也參與Brighter Green的工作。其宗旨是爲了提升全球及各地對環境、動物和可持續發展等議題的關注,幷增進相關的對話。

Brighter Green主要從事三個領域的工作:可持續發展、公正和權利,其中尤其注重公正和權利部分。

Brighter Green自己,或者和其它機構或個人合作,從事和醞釀研究計劃和研究項目。這些項目和計劃既有前瞻性又針對眼前的具體問題。

目前,Brighter Green最近還完成了三本書: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Laureate Wangari Maathai的最新書《非洲的挑戰》(The Challenge for Africa)及她的自傳,還有農場動物避難所(Farm Sanctuary)創建人之一Gene Baur的新書:"Farm Sanctuary: Changing Hearts and Minds about Animals and Food"。此外,Brighter Green還發起了多個論壇,在多個會議上進行演說。

Brighter Green的負責人是Mia MacDonald。她不僅是一個公共政策分析師和作家,還是多個國際非政府組織的顧問,包括福特基金會、世界野生動物基金、綠帶運動(Green Belt Movement)、塞拉俱樂部(Sierra Club)、救助兒童會(Save The Children)和多個聯合國機構,涉及環保、性別、可持續發展、婦女權益和兩性平等、生殖健康和人口、水土保護和動物保護。她在大衆和環保媒體上發表過多篇文章,是多篇政策論文和報道的撰寫者,出過三本書,包括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塔伊(Laureate Wangari Maathai)的暢銷自傳。她同時也是世界觀察研究所(Worldwatch Institute)的資深會員,曾在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公共事務學院教授人權課程。

中國農業工廠化所遭遇的挑戰

Brighter Green撰寫了一份最新報告《中國農業工廠化所遭遇的挑戰》,探究中國這一日益崛起的超級大國目前的“畜牧業革命”。中國的“畜牧業革命”正在對中國和世界的公共健康、糧食安全及公正産生嚴重的影響。今年北京舉辦的奧運會將全世界的注意力集中在中國這個復興的國家,經過灾難性的全國大饑荒之後,僅僅歷經兩代人時間,中國已經位于食物鏈的上端。在過去10年裏,中國最常見的肉類消費──猪肉消費已經增加了一倍。2007年,中國飼養的肉猪多達5億頭以上。

中國的人口總量占全世界人口總數的五分之一,即便中國的肉類和奶製品個人消費有了少量的增長,也將對環境和氣候産生廣泛的、叠加的影響。中國人所吃何物,以及中國怎樣生産食品,將對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産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在我小的時候,城鎮居民每人每月只能吃到一斤的定量猪肉,”在中國東南部的江西省長大,現爲德克薩斯州休斯頓大學政治學教授的彼得·李在本報告中回憶道,“那時我們只能吃到那麽一點肉,想買也買不到。可是現在,大家都喜歡吃肉,想吃多少就能吃多少。”假如以人民幣爲貨幣單位計算,肉類食物現在占據中國食物零售市場的第二大份額。中國也已經對主要的國際肉類和奶製品生産商以及動物飼料生産公司如美國泰森食品公司、史密斯菲爾德公司和諾偉司國際公司等敞開投資大門。西式肉食文化在中國已經成爲主流。中國的快餐行業市場份額每年銷售價值爲280億美元。作爲奧運會主要贊助商,“麥當勞”在中國開設的連鎖快餐店將近1000家,在奧運場館附近開設的新餐館爲4家,開設地點包括奧運會新聞中心和運動員居住地奧運村。

本報告作者之一,紐約政策行動智庫Brighter Green執行董事Mia MacDonald稱:“儘管中國還不像美國一樣,是一個真正的‘工廠化農場國家’,但是,中國快速增長的畜牧業所造成的壓力,愈發不容忽視。在美國,對于工廠化農場的多種代價的重新審察正在進行,包括它對人類、環境、經濟和道德等方面的多重影響。在中國,在爲時已晚之前,這樣一種重新審察進程也必須展開。”

全世界億萬人都爲今年夏天在中國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的表現而歡欣鼓舞,相比之下,以下事實儘管不是十分顯而易見,但亟需引起關注:

  • 中國的畜牧業每年産生27億噸糞便,這個數字是工業固體肥料的將近3.5倍。在中國南海, 家畜生産企業的排放物已經造成一個巨大的“死亡區域”,在該區域裏沒有海洋生物存活。
  • 在中國北部,過度放牧和耕作導致每年100萬英畝草原喪失,變成沙漠。
  • 與飲食相關的慢性疾病是中國人最主要的死亡因素,幷且,有四分之一的中國人體重超重。
  • 亞洲有90%的細菌無法通過“第一綫”的抗生素如盤尼西林進行殺滅,原因是抗生素在農場養殖動物上被濫用。
  • 隨著肉類和奶製品産業的擴展和集約化,中國有限的耕地以及水資源備受消耗,中國政府被迫向外尋找國際糧食市場,同時向非洲、拉丁美洲和亞洲其他地區尋找耕地,用于生産家畜飼料和人食用糧食。
  • 2008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爲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中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從1990年的2.1噸二氧化碳當量,上升到了現在的5.1噸,翻了一番還多。中國也是世界上主要的氧化亞氮排放國,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動物糞便甲烷産生國。隨著中國家畜數量的增長,這些溫室氣體預計都將增加。儘管中國政府看似開始追趕工業發達國家的肉類和奶製品消費文化,爲數雖小但日益增多的一些中國非政府組織和個人正對此路綫提出質疑。對他們而言,食品質量──而不是數量、以及可持續發展和動物福利等問題更加重要。

本報告向中國政府以及公民社會推薦以下行動:

  • 中國政府應當重新定義其短期和長期的糧食安全概念,以免該概念將優先權給與以肉食爲主的日常飲食。肉類食品在中國應當有如既往,作爲一種配菜,而不是一餐的主菜。
  • 結束支持家畜生産企業進行工業化規模擴展的補貼,不論該企業是中國國內企業或者是外資企業。
  • 通過制訂法律,對畜牧業所導致的外部效應(如河水和海水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以及耕地退化等)進行充分的代價評估和指控,不論這些效應是由整個畜牧業行業所導致的,還是由某些特定生産設施所導致的。
  • 在中國或其他國家中──包括發展中或發達國家,在决策者、學術團體和市民社團組織中加强工業化畜牧業的信息和經驗共享。
  • 設立一個論壇,爲中國政府和中國以及全球動物福利、環保和其他公民社團組織之間提供對話。
  • 在中國開展的環境運動應當包括集約化畜牧業的議題,幷對其進行分析、意識喚醒和宣傳活動,同時與在相關議題上展開工作的市民社團組織進行合作。

下載報告中國農業工廠化所遭遇的挑戰

作者在中外對話上發表的文章:中國農業工廠化所面臨的挑戰

Brighter Green網站



    全站最新更新

    全站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