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垃圾:全球增長最快、回收率極低的家庭垃圾

聯合國最新統計顯示,2019年全球產生的電子垃圾總量為5360萬噸,5年內增加21%;預計2030年將達到7400萬噸,即16年翻一番。

根據最新公佈的《2020年全球電子廢棄物監測報告》,全球電子廢棄物的回收和再利用率只有17.4%,其餘大部分進了垃圾填埋場。

報告由全球電子廢棄物統計夥伴(GESP)發表;GESP是聯合國大學(UNU)、國際電信聯盟(ITU)和國際固體廢物協會(ISWA)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環境署)的合作專案。

嚴重後果

電子廢棄物危害健康和環境,含有有毒的添加劑和汞等有害物質,對人腦和神經協調系統有損害。

電子廢棄物中往往含有黃金、白銀、鉑、銅等稀金屬和稀土等可回收的貴重材料。

據保守估計,可回收電子廢棄物的價值達570億美元,超過許多國家的年國民生產總值。

現在,這些電子廢棄物大部分在垃圾場被焚燒或填埋。

除了資源浪費,焚燒時會造成空氣污染,填埋後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源污染。

而這部分原材料得不到迴圈利用,就需更多開採和提煉,造成更大的環境衝擊,帶來更大的污染風險。

GESP估計,2050年全球電子垃圾總量將達到1.2億噸。

怎麼辦?

造成電子垃圾氾濫成災的客觀原因主要包括這類產品的消耗率更大,使用壽命更短,而維修翻新的選擇不多。

主觀原因主要是對電子垃圾成災的嚴重性缺乏認識、缺乏關注,缺乏有效的方法。

國際勞工組織曾呼籲各國政府設法扶持電子垃圾回收和迴圈利用行業,使它成為“體面的工作”。據估計這個行業規模達550億歐元。

不少國家制定了有關電子垃圾回收的政策,但從回收率從未超過20%來看似乎收效不大。

GESP報告指出,2019年,亞洲產生的電子垃圾最多,約2490萬噸,其次是美洲(1310萬噸)和歐洲(1200萬噸),而非洲和大洋洲分別“貢獻”了290萬噸和70萬噸。

從人均產生電子垃圾來看,全球第一是歐洲(16.2公斤),其次分別是大洋洲(16.1公斤)、美洲(13.3公斤)。亞洲和非洲分別為5.6公斤和2.5公斤。

進展和希望

隨著日常生活用品越來越多變得“智能”,具有了連線性,“物聯網”迅速發展,電子垃圾產生的速度和數量增多毫不奇怪。

這方面的監管立法,歐盟走在較前列。歐盟規定電氣和電子設備(EEE)的銷售商必須向客戶提供回收舊產品的服務,比如以舊換新、回收代金券等。

2019年10月,歐盟還通過了新的維修權益標準,這意味著從2021年開始,企業將必須使電器的使用壽命更長,並且必須為設備提供長達10年的備件。

英國脫歐後,英國政府承諾“達到甚至超過歐盟生態產品法規”標準。

已有幾家備受矚目的電子產品公司因缺乏備件、升級緩慢,或據稱內置過時而受到批評。

蘋果公司2017年承認故意讓某些型號的iPhone隨著使用年齡增加而速度減慢,令人懷疑這是變相逼迫消費者升級。蘋果承諾將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還在2018年推出一款名叫黛西(Daisy)的機器人用來拆卸iPhone,回收舊手機和材料中的礦物質迴圈利用。

資本市場也開始注意到電子垃圾危機。 越來越多投資者開始把目光集中在那些致力於營造更清潔的全球經濟的公司。

他們意識到電子產品廢棄或壽終之後的故事將成為未來經濟領域的重要內容。





    全站最新更新

    全站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