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癌症與美國癌症發病率的比較

坎貝爾教授回答讀者的問題節選:

:我們怎麼知道中國健康調查研究的結果適用於西方人呢?中國人不是比美國人體力活動更多嗎?這些因素是否會影響到疾病的結果呢?

:是的,中國人的體力活動的確比我們美國人多,但是在這項研究中我們所比較的(尤其在最重要的卡路里的攝取問題上),我們所選取的研究物件都是活動量最少的那一部分中國人(相當於辦公室工作人員)。然而,令許多西方研究者吃驚的是,我們發現中國農村人平均熱量攝入量(按每千克體重計算),要比美國人高出30%。毫無疑問,這一現象大部分原因是因為較高的體力消耗,即使對活動量最少的中國人(我無法精確地指出他們的體能消耗量)。但是根據我們的動物實驗和對人的飲食研究實驗,以及其他人的實驗結果,我同樣認為:體重和食物間維持的長期關係依然和每日膳食中的營養成分有關。一種由低脂肪和低動物製品食物所組成的飲食,相當於嚴格素食飲食中10-15%的脂肪量,使得幅度不大但極有意義的能量消耗上調得以實現。無論是以體熱的方式消耗,還是以增加體力活動的方式損耗,其效果是非常顯著的,例如,上調3-5%的基礎代謝率,理論上就會使我們的體重每年增加10磅。我的解釋是針對一種優質生活方式的減重效果,而不是那種市場上大力推崇的盲目的速效瘦身飲食法。

每一種疾病的形成都是由許多不同的因素綜合作用而成(可以說這些因素都是逐步發展而來的)。一個典型的疾病模型如下:首先疾病萌芽于致病的基因;其次由高活性的化學致癌物、病毒、細菌等引發疾病的發生;再次疾病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依託於體內的營養環境,慢慢壯大;最後就形成了一個持久的自我毀滅過程,導致了人體的死亡(例如,完全失去機體的抵抗能力)。有大量的科學文獻,以及我所從事的大量的實驗研究都可以為上述的模型提供充分的支援。

在中國一些癌症的高發病率是由於上述的第二階段,在這一階段中使得許多人患上了疾病,例如乙或丙肝病菌導致了肝癌,胃炎導致了胃癌,皰疹病菌導致了子宮頸癌等。疾病的產生可能在某種程度上也源於營養不良。但是,我的觀點是上述的第三步才是控制疾病發病率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重要的是如果在這一環節中攝入合理的營養,就可以極大地控制之前任何因素造成的影響(包括基因、化學物質、病菌等),而且無論是什麼疾病,都可以控制。至關重要的是,這一結論適用於所有的人,無論他具有什麼樣的遺傳基因,無論他是在什麼樣的背景環境中成長起來的。

原文鏈結:Cancer in China vs. United States

翻譯:張廷


熱點

相關文章

本欄目推薦

本欄目最新更新

本欄目熱門文章

全站推薦

全站最新更新

全站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