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22日 生物多样性国际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

鉴于公共教育和增强民众生态意识对在各层面执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重要性,联合国大会于2000年12月20日通过了第55/201号决议,宣布每年5月22日,即《生物多样性公约》通过之日,为生物多样性国际日。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命的多样性以及形成的自然模式。我们今天所见的生物多样性是数十亿年进化的成果。它经过天然过程以及越来越多的人类影响被塑造成了今天的样子。它形成了一个生命网,我们人类是这个生命网上的组成部分,并完全依赖它。

我们从多种多样的植物, 动物和微生物的角度去理解这种多样性。到目前为止,已经识别的物种数量大约是175万, 其中大部分都是诸如昆虫这样的小生物。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实际有1300万种生物, 尽管其估算范围是从300万到1亿。

生物多样性还包括各物种内存在的遗传差异——比如,农作物种类和牲畜品种里就存在这种情况。染色体,基因和DNA等可以构成生命的组织结构决定了每个个体和物种的独特性。

然而, 生物多样性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生态系统的种类, 比如沙漠、森林、湿地、山峦、湖泊、河流和农业景观。 在每个生态系统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这个生态群落不光会与其他生态群落互相影响, 还会与周围的空气、水和土壤互相影响。

正是这些生命形态,它们之间的互相影响, 以及它们与环境下的其他因素间的互相影响将地球构建成了一个唯一适合人类生存居住的地方。 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物品和服务, 正是它们在维持着我们的生命。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保护生物多样性符合人类自身的利益。生物资源是我们建立人类文明的支柱。大自然的产物为包括农业、化妆品、制药、纸浆和造纸、园艺、建筑以及废物处理在内的各种行业提供着支持。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威胁到粮食供应、休闲旅游,以及木材、药物和能源的来源。除此之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还会影响到各项重要的生态功能。

我们需要大自然,虽然这种需求常被我们忽略,但那对于人类是重要的,也是不可预测的。一次又一次地,我们向大自然伸出了索取的手,以求得治愈疾病的良药,或是从野生植物中提取基因注入作物使其免受虫害。更重要的是,生物多样性的各组成部分之间所进行的大量相互作用使得地球成为了适合各物种生存的家园,当然也包括我们人类。我们身体的健康、经济的健康和人类社会的健康都依靠各种生态服务的持续供给,这极其昂贵也无可取代。这些自然服务是如此多样,几乎是无限的。举例来说,各种生物按食物链取食便有助于防治虫害,昆虫、鸟类在进行日常活动时便可帮助植物授粉,若想取代这些服务,即使是从任何宏大的程度上讲也是不可能的。

保护生物多样性

目前生物多样性的减退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活动的结果,且严重威胁到人类今后的发展。尽管人类在过去的20年间付出了越来越多的努力,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仍在持续。而这主要是由于人类对栖息地的破坏、过度采伐、污染,以及引进外来动植物物种不当造成的。生物资源可以说是一项很有潜力的固定资产,能为人类带来持续的收益。

人类当以生物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利用为目标,及时地采取果断的行动来维持和保护基因、物种以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条约,有三项主要目标: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及公正合理分享由利用遗传资源所产生的惠益。《公约》的总体目标是鼓励建设可持续未来的行动。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公约》涵盖了所有层面的生物多样性,即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资源。此外,通过《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等,《公约》还涵盖生物技术。事实上,《公约》涵盖了与生物多样性及其在发展中的作用有直接或间接关联的所有领域,包括科学、政治和教育、农业、商业和文化等等。

《公约》于1992年6月5日在里约热内卢地球问题首脑会议开放供签署,并于1993年12月29日生效。

截至目前,《公约》共有196个缔约方。

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为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式,包括生态系统、动物、植物、真菌、微生物和遗传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