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22日 生物多樣性國際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

鑒於公共教育和增強民眾生態意識對在各層面執行《生物多樣性公約》的重要性,聯合國大會於2000年12月20日通過了第55/201號決議,宣佈每年5月22日,即《生物多樣性公約》通過之日,為生物多樣性國際日。

生物多樣性指的是地球上生命的多樣性以及形成的自然模式。我們今天所見的生物多樣性是數十億年進化的成果。它經過天然過程以及越來越多的人類影響被塑造成了今天的樣子。它形成了一個生命網,我們人類是這個生命網上的組成部分,並完全依賴它。

我們從多種多樣的植物, 動物和微生物的角度去理解這種多樣性。到目前為止,已經識別的物種數量大約是175萬, 其中大部分都是諸如昆蟲這樣的小生物。科學家們認為地球上實際有1300萬種生物, 儘管其估算範圍是從300萬到1億。

生物多樣性還包括各物種記憶體在的遺傳差異——比如,農作物種類和牲畜品種裡就存在這種情況。染色體,基因和DNA等可以構成生命的組織結構決定了每個個體和物種的獨特性。

然而, 生物多樣性的另外一個方面就是生態系統的種類, 比如沙漠、森林、濕地、山巒、湖泊、河流和農業景觀。 在每個生態系統中,包括人類在內的生物形成一個生態群落。 這個生態群落不光會與其他生態群落互相影響, 還會與周圍的空氣、水和土壤互相影響。

正是這些生命形態,它們之間的互相影響, 以及它們與環境下的其他因素間的互相影響將地球構建成了一個唯一適合人類生存居住的地方。 生物多樣性為我們提供了很多物品和服務, 正是它們在維持著我們的生命。

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保護生物多樣性符合人類自身的利益。生物資源是我們建立人類文明的支柱。大自然的產物為包括農業、化妝品、製藥、紙漿和造紙、園藝、建築以及廢物處理在內的各種行業提供著支援。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會威脅到糧食供應、休閒旅遊,以及木材、藥物和能源的來源。除此之外,生物多樣性的喪失還會影響到各項重要的生態功能。

我們需要大自然,雖然這種需求常被我們忽略,但那對於人類是重要的,也是不可預測的。一次又一次地,我們向大自然伸出了索取的手,以求得治癒疾病的良藥,或是從野生植物中提取基因注入作物使其免受蟲害。更重要的是,生物多樣性的各組成部分之間所進行的大量相互作用使得地球成為了適合各物種生存的家園,當然也包括我們人類。我們身體的健康、經濟的健康和人類社會的健康都依靠各種生態服務的持續供給,這極其昂貴也無可取代。這些自然服務是如此多樣,幾乎是無限的。舉例來說,各種生物按食物鏈取食便有助於防治蟲害,昆蟲、鳥類在進行日常活動時便可幫助植物授粉,若想取代這些服務,即使是從任何宏大的程度上講也是不可能的。

保護生物多樣性

目前生物多樣性的減退在很大程度上是人類活動的結果,且嚴重威脅到人類今後的發展。儘管人類在過去的20年間付出了越來越多的努力,但生物多樣性的喪失仍在持續。而這主要是由於人類對棲息地的破壞、過度採伐、污染,以及引進外來動植物物種不當造成的。生物資源可以說是一項很有潛力的固定資產,能為人類帶來持續的收益。

人類當以生物資源的可持續管理和利用為目標,及時地採取果斷的行動來維持和保護基因、物種以及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公約》(以下簡稱《公約》)是一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條約,有三項主要目標:保護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及公正合理分享由利用遺傳資源所產生的惠益。《公約》的總體目標是鼓勵建設可持續未來的行動。

保護生物多樣性是人類共同關注的問題。《公約》涵蓋了所有層面的生物多樣性,即生態系統、物種和遺傳資源。此外,通過《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等,《公約》還涵蓋生物技術。事實上,《公約》涵蓋了與生物多樣性及其在發展中的作用有直接或間接關聯的所有領域,包括科學、政治和教育、農業、商業和文化等等。

《公約》於1992年6月5日在里約熱內盧地球問題首腦會議開放供簽署,並於1993年12月29日生效。

截至目前,《公約》共有196個締約方。

生物多樣性的組成部分為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式,包括生態系統、動物、植物、真菌、微生物和遺傳多樣性。